參考消息網8月24日報道 日媒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演講,21日與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會談,一致決定將兩國關係提升至“隨身碟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習近平此次雖然特意強調和展示重視鄰國的姿態,但其背後卻另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確保資源,第二是牽制日本和美國。
  日本《產經新聞》8月23日報道稱,與今年7月訪問韓國一樣,此次習近平是單獨訪問蒙古國。中國強調單獨訪問的意義,稱這租屋次訪問就像“走親戚”。將11年來未曾訪問的鄰國突然當作“親戚”一樣對待,很明顯是中國對抗日本和美國的對策。因為美國將外交重點轉移至亞太地區,日本則作為蒙古國的“第三鄰國”不斷與其強化關係。去年3月安倍晉三首相曾訪問蒙古國,今年7月額勒貝格道爾吉也回訪了日本,並且兩國已經就經濟合作協定談判達成了大體一致。
  據報道,此次中國和蒙古國簽署了包括鐵路SD記憶卡、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等26項合作協議。中國專家認為,中國會優先展開礦產和能源領域的大工程。
  【延伸閱讀】
  習近平訪蒙兩三事:看國家元首如SD記憶卡何“走親戚”
  2014-08-23 02:34:00
  
  點擊圖片進入ssd固態硬碟下一頁
  8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烏蘭巴托,開始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機場受到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亞格夫婦熱情迎接。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新社烏蘭巴托8月23日電 題:習近平訪蒙兩三事:看國家元首如何“走親戚”
  中新社記者 歐陽開宇
  在烏蘭巴托,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設家宴款待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為這場家宴掌勺的是蒙古國總統夫人。
  中國官方提供的消息在介紹上述情況時,特別提到“雙方在家庭式的氣氛中親密長談”。
  烏蘭巴托和北京沒有時差,兩地間乘飛機只需兩個多小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從北京專程來到這裡,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按照習近平的話來說,這是一次“走親戚”。
  與之相回應的是,作為11年來首次訪蒙的中國國家元首,習近平每到一處都被當做最尊貴的客人。
  21日11時許,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抵達烏蘭巴托成吉思汗國際機場。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受到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雅格夫婦、外長包勒德等蒙方高級官員熱情迎接。
  當時下起了小雨,本地民眾和少年兒童冒雨前來機場迎接。他們微笑著揮舞兩國國旗。本已上車習近平和彭麗媛特意要求停車,走過去同他們握手,雨水淋濕了衣襟。
  “這場喜雨是中國貴賓帶來的!”烏蘭巴托全年雨量不大,有蒙古國當地人回憶起,習近平2008年6月作為中國國家副主席訪問蒙古國時,同樣“喜雨飄落”。
  既是喜雨,就會有喜事。此前外界紛紛猜測的中蒙兩國關係水平將在此訪中被提升至一個新高度成為了現實。
  中蒙兩國元首在會晤中共同總結中蒙關係發展,規劃各領域交流合作,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一致決定將中蒙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隨之而來的是中蒙雙方簽署了30多項合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蒙古國政府經貿合作中期發展綱要》、《中國人民銀行與蒙古銀行人民幣/圖格裡克本幣互換協議》、《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蒙古國石油局合作備忘錄》等為這場“走親戚”式訪問增添了更多註腳。
  當天中蒙兩國元首的系列活動也成為重要新聞。從會晤前的歡迎儀式,到會晤,再到共同記者。當地電視臺直播的畫面不斷在國家宮活動現場和以國家宮為背景的演播室來回切換。
  電視畫面中,習近平在成吉思汗廣場出席蒙方舉行的隆重歡迎儀式,威武的騎兵在國家宮兩側列隊。也有兩國元首步入簽字廳,在兩國國旗前見證簽字儀式的鏡頭。
  在國家宮媒體接待室,蒙古國的記者們忙碌地敲打著文字,編輯著畫面,房間一側擺放上一排新電腦早已被占據。
  即使在習近平到訪的第二天,記者們忙碌的節奏也絲毫沒有減緩,這天的重頭戲之一是習近平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演講。
  “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習近平在演講中說。
  有評論指出,習近平的演講清晰闡釋出,中國發展的列車,是一列與周邊國家守望相助的睦鄰列車。親、誠、惠、容的中國周邊外交新理念,在“歡迎搭車”的表態中得到恰如其分的展現。
  儘管只有短短40小時,習近平的這次“走親戚”式外交內容仍然非常豐富。此訪活動接近尾聲,習近平在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陪同下還前往烏蘭巴托市郊觀看那達慕。
  天似穹廬,草原遼闊,牛羊成群,牧歌迴蕩,一座座氈帳坐落在草原上,迎來中國貴客。習近平的車隊在蒙古騎兵護衛下抵達那達慕現場。
  那達慕,在蒙語中意為“娛樂”或“游戲”,是草原牧民在每年夏秋時節喜慶豐收、祝願風調雨順的傳統聚會。習近平在這場活動中觀看了摔跤、賽馬、射箭是三項傳統運動表演。
  習近平走到射箭手中間,同他們親切交談,彎弓搭箭。額勒貝格道爾吉和夫人邀請習近平和彭麗媛為比賽優勝者頒獎。
  臨走時,額勒貝格道爾吉向習近平夫婦贈送兩匹蒙古馬。
  “阿爾泰”和“克魯倫”,習近平分別為蒙古國元首贈送兩匹駿馬取上名字,寓意為中蒙兩國山水相連、睦鄰友好。
  【延伸閱讀】
  境外媒體:習近平訪蒙經略周邊大外交
  2014-08-22 10:43: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8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蘭巴托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會談。會談前,額勒貝格道爾吉在國家宮前廣場為習近平舉行隆重歡迎儀式。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 攝
  參考消息網8月22日報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21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1日離開北京,開啟就任國家元首後首次訪蒙之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指出,習近平專程訪問蒙古國是經略周邊大外交的又一重要步驟。
  對於習近平在這個時機訪蒙,中國駐蒙古國大使王小龍認為,此訪得“天時、地利、人和”,兩國關係發展迎來歷史節點;兩國互為近鄰,是天然合作伙伴;兩國合作的社會基礎日益堅實。
  有報道指,在此背景下,雙方高度重視此次訪問,做了大量精心準備。綜合輿論分析,政治、經貿、人文將會成為中蒙關係發展紅利快車的三個引擎。
  報道稱,增進互信、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是中蒙進一步發展政治關係的前提。中國蒙古國研究會名譽理事長黃家騤稱,中方將重申尊重蒙古國的獨立、主權、領土完整以及所選擇的發展道路。蒙方將繼續支持中國在涉藏、涉疆、臺灣等問題上的立場。
  報道還稱,鑒於中蒙雙方對鞏固提升戰略伙伴關係有著高度共識,外界紛紛預測,此訪中,中蒙兩國元首或將正式把雙邊關係提升至歷史新高度,並確定未來發展路線圖。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8月19日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開始訪問蒙古國。有關專家說,習近平此行是中國拓展周邊外交努力的一部分。習近平的訪問不僅有助於提升兩國的經貿聯繫,在南面和東面與周邊國家陷入麻煩的時候,中國加強與北方近鄰的聯繫,也有地緣戰略上的考量。
  據報道,習近平訪問蒙古國,是繼7月訪問韓國以來,又一次“走親戚式”的訪問。中國外交部說,這體現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中蒙關係,將發展對蒙關係作為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
  報道稱,中國對蒙古的興趣可能還出於地緣戰略上的考量。中國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都與鄰國陷入領土紛爭,與南面的鄰居印度的領土爭端也持續不斷。中蒙互為陸地邊界線最長的鄰國,但是邊境卻相對平靜。最近20年,中蒙關係發展良好。
  報道還稱,美國對蒙古國日漸增長的興趣可能也讓中國警醒。從2002年開始,蒙古國與美國舉行名為“可汗探索”的雙邊戶外戰術演習。2014年4月,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訪問蒙古國。除了美國之外,日本與蒙古國的交往也日漸增多。
  據稱,不過蒙古國已經表示不會淪為大國博弈的棋子。不僅如此,蒙古國還可能借助中國獲得更大的國際平臺。
  據臺灣“中央社”8月21日報道,大陸駐蒙古國前大使高樹茂認為,這次習近平訪蒙古可能對周邊外交產生樣板效應,進一步促進與鄰國互信、經濟互補及文化交融,同時中蒙關係可能更進一步。
  報道說,習近平2013年10月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親誠惠容”,指出要與周邊國家常見面、多走動、多做暖人心的事,讓周邊國家更認同大陸,讓命運共同體意識在周邊國家落地生根。
  報道指出,習近平以“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全方位與周邊國家推進友好關係,高樹茂分析,這代表大陸與周邊國家關係內涵的改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8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烏蘭巴托,開始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機場受到蒙古國總理阿勒坦呼亞格夫婦熱情迎接。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延伸閱讀】
  習近平今起訪問蒙古國 經略周邊謀合作共贏
  2014-08-21 00:07:00
  中新網北京8月21日電 題:習近平今起訪問蒙古國 經略周邊謀合作共贏
  記者 馬學玲
  國家主席習近平今起展開對蒙古國的兩天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11年後再次出訪蒙古國,在中蒙建交65周年之際,外界分析,此訪勢必會推動中蒙關係再上新臺階。
  此外,繼專程訪問韓國之後,習近平再度將單獨一國的訪問落地在周邊,輿論分析,這凸顯出中國外交註重經略周邊、謀求合作共贏的趨勢。
  看點一:將簽署併發表重要政治文件
  中蒙關係將再上新臺階
  這是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首次訪問蒙古國。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張九桓表示,中蒙互為陸地邊界線最長的鄰國,今年還是《中蒙友好合作關係條約》簽訂20周年和“中蒙友好交流年”,對於兩國意義特殊。
  據中國外交部介紹,訪問期間,習近平將同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會談,簽署併發表中蒙重要政治文件。雖然這一“重要政治文件”的具體內容還未公佈,但外界普遍預測,這一文件將極大提升中蒙關係發展。額勒貝格道爾吉日前接受中國新聞代表團聯合採訪時也表示,願意進一步提升兩國戰略伙伴關係水平。
  中國外交部透露,習近平將同蒙古國領導人全面總結和梳理中蒙關係發展基本經驗和重要成就,為兩國關係未來發展作出戰略規劃,明確今後一個時期中蒙關係的發展方向,使中蒙成為可以相互信任和負責任的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
  “中蒙關係雖然隨著國際局勢變化稍有起伏,但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張九桓對中新網記者說。
  看點二:將進一步明確經貿合作思路
  務實合作料有新突破
  中蒙經貿關係對於兩國都很重要,特別是對於蒙古國來說,中國已連續多年保持蒙最大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國地位。鑒於此,張九桓認為,習近平此訪將同蒙古國領導人一道,共同探尋拓展和深化兩國經貿關係的有效途徑。
  中國外交部也表示,“雙方將進一步明確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經貿合作思路,以互聯互通和礦能大項目合作為優先方向,推動兩國務實合作取得新突破。”
  據介紹,訪問期間,習近平將出席經貿活動,並與蒙古國總統共同見證一系列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涵蓋政治、經貿、金融、人文等領域。
  “不可否認,由於缺乏足夠信任,蒙中經濟關係尚未完全打開‘花蕊’。”有媒體援引蒙古國學者格·巴特蘇赫的文章指出。在專家看來,這是挑戰也是機遇,未來,地緣優勢、互補性強仍將是中蒙經貿合作的兩大有利因素。蒙古國總統指出,蒙中兩國貿易投資合作在未來幾年將迎來進一步擴大的機遇。
  看點三:蒙總統將為習近平夫婦舉行家宴
  特殊禮遇“潤滑”兩國關係
  據瞭解,此訪期間,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將為習近平夫婦舉行家宴,並觀看小型那達慕。
  “這說明蒙古國對習近平此訪的重視程度”,張九桓說,同時,這也體現了兩國領導人之間關係的親密。
  “習近平主席對兩國關係特別重視,予以大量關註,我個人對此十分高興。”在日前的採訪中,額勒貝格道爾吉這樣對中國媒體談道。
  額勒貝格道爾吉還回憶起近期與習近平的幾次會晤:去年9月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期間,他同習近平舉行專門會晤;今年5月亞信上海峰會期間,習近平邀請他共進早餐,就廣泛問題交換了意見。
  “習主席以誠懇、務實的態度對待蒙中關係問題,我再次表達感謝。”他說。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亦表示,中蒙兩國是傳統友好鄰邦,中方滿意中蒙關係發展的良好勢頭,發展對蒙關係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習主席本人也很關心重視中蒙關係發展。
  “作為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中蒙兩國元首之間的個人友誼顯得至關重要。”
  在張九桓看來,家宴這種“特殊禮遇”,還將有利於推動中蒙整體關係的深化,“好比潤滑劑,會讓兩國關係更加順暢。”
  看點四:中國經略周邊的重要步驟
  中蒙合作亦有國際大視野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蒙古之行,是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第二次單獨訪問一國,此前習近平曾專程訪問韓國。兩次專程訪問都選擇周邊,這也引來輿論透過此次中蒙接觸分析中國的周邊戰略。
  在張九桓看來,這種針對單個國家展開的“點穴式”外交,更為靈活務實,“作為東北亞重要的戰略地區和中國的北方鄰居,蒙古國值得去‘點’,這再次體現中國對周邊的重視。”
  有分析稱,包括南海問題、東海問題,近年來中國周邊外交形勢複雜變化。與此同時,去年以來,從俄羅斯到南亞中亞,從東南亞到東北亞,中國領導人的出訪足跡亦可看出中國周邊外交的提速升級之勢。
  “習近平此次專程訪蒙,是中國經略周邊大外交的又一重要步驟。”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這樣評價。
  除了地緣上天然的“鄰裡關係”,輿論中,也有觀點從更大的視野,分析此次中蒙高層接觸。
  根據中方透露,此訪期間,雙方還將就加強在聯合國、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的合作,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交換意見。
  專家分析,上述議題的設置,凸顯出中蒙在國際和地區中,日漸強烈的合作需求以及不斷擴大的合作領域。此外,也有分析稱,蒙古長期以來尋求加入亞太經合組織(APEC),而中國是今年APEC峰會的東道國,蒙古亦有意願就此尋求中國支持,以獲得更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完)
  【延伸閱讀】
  外媒文章:正在喚醒中國的習近平
  2014-08-20 10:06: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2014年3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應當“圍繞強軍目標推進改革”。新華社記者李剛攝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道 多維新聞網8月13日發表題為《正在喚醒中國的習近平》的文章稱,如今的中國,在外交上面臨著美國新一輪以遏制中國為核心的“重返亞太”大背景。國內在經歷30多年的財富急劇增加後,又面對著百年以來最佳的復興之路。如此,在這樣一個破舊立新、時代交替的“艱難時刻”,中國需要一個魄力與使命感並存、堅毅與睿智兼具的新政治領袖式人物的出現,引領這個曾經幾度輝煌的東方之國,在歷史的又一個轉折關口走向自己新的夢想。
  文章稱,在7月份即將結束的29日,中共曾經的“政法王”周永康突然被官方宣佈因“嚴重違紀”而被立案審查。世界輿論嘩然之餘,再次將關註的焦點聚集在發動這場前所未有的反腐風暴的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身上。就在一年前,絕大多數中國人根本不相信今天的中共能調查政治局常委級別的前任高層領導人。西方人也不相信,剛剛上任的習近平會有足夠的能量與膽魄擒獲徐才厚、周永康這樣級別的“碩虎”。
  文章還稱,外界的關註點大部分被中共反腐的猛烈程度所吸引,然而不少接近中南海的人士卻強調,反腐只是習近平所領導的這一屆中央最能直接體現政績的一個表象。在其背後,一個負載著宏大藍圖的龐大車輪正滾動前行,這個被中國政治分析家們稱為二次改革的宏大藍圖並非“改革”二字所能完全體現,它所包含的範圍與深度甚至超出了外界當初的想象。習近平不僅要徹底打破經濟大發展時期形成的官場運行既有模式,建立一整套符合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的官吏隊伍和全新的官場模式;更應該被註意的是,習近平正悄然主導一場革新中共執政理論與法理基礎的革命。他將如何去做目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非常看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博與深厚;對於經濟發展,一種“新常態”的提法最近開始出現,這顯然區別於過往30多年不計後果發展的經濟思路;另外,軍隊大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重塑軍魂成為解放軍當下首要的議題。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文化、軍事,還是政治、經濟方面的新政,習近平的一切設想與行動,都是在竭力推動中國走向“復興之路”。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對於百年近代史,中國人一直都有很深的屈辱情結。鴉片戰爭讓中國看到它已經遠遠被現代化拋棄。當時的西方強國用堅船利炮打破清政府的閉關鎖國。在中西方文明的猛烈衝撞中,千年輝煌的農業帝國文明敗給了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慘烈,促使“變法”、“維新”成為當時的社會共識。從此開始,中國一直在尋找回歸併引領世界現代化之路。
  自此,西方文明隨同炮火涌入中國。從95年前的五四運動開始,“西風”壓倒“東風”,國學被視為糟粕扔進塵芥堆。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助其打破了一個舊世界,開創了一個新的政治時代。十年文革“批林批孔”,中國的傳統文化再次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破壞。鄧小平推動了中國改革,30年中經濟一路飛奔。
  文章稱,習近平堅定地認為自己是革命後代忠誠的一員,將振興中國和執政黨的現代化視為自己堅定的任務和使命。一位“紅二代”說:“習近平本來也可以輕鬆完成自己的任期,但他作為革命者後代的強烈責任感促使他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2012年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錦濤宣佈“裸退”,將中共黨權和軍權一起交付到繼任者習近平的手中。習近平在公眾場合顯得自信和輕鬆,雖然上臺不到兩年,就已顯露出一位不畏艱難的成熟領導人的強大氣場。很多曾經熟悉習近平的朋友、官員,乃至身邊的人似乎都看不懂他,而習近平在這樣的位置上所表現出的嶄新形象與言行,自然是旁人難以想象的。他的一言一行,當時看來也許並未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習近平的每一句、每一步,不再是空洞的政治口號,而是都有他的計劃和目的。
  2012年11月29日,上任不到半個月的習近平在率領新政治局常委觀看《復興之路》展覽時,就強調“道路決定命運”,並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實際上是習近平在宣告自己的歷史使命。2014年的訪歐之旅中,習近平侃侃而談,多次提及中國的文明、中國的道路,並宣稱“中國這頭獅子已經蘇醒”。圍繞著復興目標,習近平對於如何復興、復興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復興後與世界的關係已經有了自己的謀略與佈局。這位上任時間並不長的領導人,通過自己的言行,向世界宣稱中國將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上兵伐謀,獅子亮牙
  自古弱國無外交。文化和軍事,分別是一個國家立足於國際社會所需的軟實力和硬實力的外在表現。軍中“大老虎”谷俊山和徐才厚的落馬,被外界認為是習近平為了震懾魑魅魍魎,重樹華夏軍威,不得不採取“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強軍手段。重鑄軍魂必先正軍風,不可能有先鑄軍魂再反軍腐的第二條道路可走。“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我經常看中國近代的一些史料,一看到落後挨打的悲慘場景就痛徹肺腑!”2013年12月27日,習近平在“一次重要會議”上有感而發。當天,也是中共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之後一天。這段講話被錄入新近出版的《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一書。
  文章稱,在狠打軍隊貪腐之風的同時,習近平也著手進行軍隊變革。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將軍隊改革納入“決定”。官方媒體的公開報道中一再強調,這一輪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是由“習主席親自運籌、親自指揮”。《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微信公眾號“學習小組”關註到習近平在上述“一次重要會議”上的講話,並分析:“通過習近平在會上的講話,不難發現,它事關國防與軍隊改革,事關打仗”,“最能全面體現其治軍思想”。
  2014年7月底,在甲午戰爭120周年,一戰100周年,八一建軍節之際,解放軍“三軍四海六軍區”的罕見軍演震撼登場。與以往強調武器先進、強調登陸作戰直指具體軍事目標不同,此次解放軍更加強調的是接近打仗的逼真效果,強調的是中國實戰的決心以及不畏懼亮家底帶來的國際負面效應。有聲音認為,從時間點上來說這是習近平在宣示覆興中國不同以往的氣象,宣示一雪甲午之恥的決心。同時,媒體曝出,解放軍已經在中央軍委的統籌下,跨越戰區,設立了東海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這也是解放軍從頂層設計上直接刷新了軍隊戰備的最新形式。
  孫子曰,上兵伐謀。關註中共政情的觀察人士分析,當下中國更強調的是伐謀攻心,解放軍意在用慣性強勢擊潰外界的心理防線。從一上任就提出民族復興,到外出訪問時宣告中國是和平的獅子,從在國際事務中越來越多地對美國說不,到在軍事上越來越展現大國標配,中國的確正在全方位展現主動有為的姿態。
  惟其艱難,更顯勇毅
  文章說,關於軍事改革的難度,習近平在前文所提及的“一次重要會議”講話中,曾引用了《為學》中的名句:“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其實不止軍事領域的改革,十八屆三中全會主題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包含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等15個領域60項改革任務。出身革命家庭、從最底層的官員到如今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清楚中國改革的七寸在哪裡,他也更明白中國如今的發展,讓他面臨巨大的機遇。用習近平自己的話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文章稱,習近平上任時,中國經濟開始邁入現代化,但經濟質量及惠民程度(社會保障)還沒有達到現代化。最主要的是國家治理理念和方式還沉浸在“舊時代”;治軍、社會管理、五千年的文化的現代傳承都沒有系統、規範地與現代化接軌。同時,在習近平看來,現代化絕不是所謂“西方化”,而是體現“公正、平等、民主、自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國不僅要回歸現代潮流,更要建立現代新理念,成為未來現代化的引領者。這應該是習近平改變和治理中國的理念,也是當初他提出“中國夢”這個概念的基調。
  習近平曾指出,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是相互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他說“以人為本”的改革將“綜合經濟、政治、社會和生態環境”,同時加強“黨的建設”。從十八屆三中全會至今不到一年的時間,單獨二孩、廢除勞教、新型城鎮化、戶籍、紀檢、簡政放權等領域的改革已經實施或揭開面紗;司法、財稅、文化等領域的改革方案正在獲得深改領導小組審議或通過;外界看來頗為神秘的軍隊改革也在悄然進行;被稱為“第五個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現了習近平正在試圖對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產生的“實踐重過理論”的情況進行改善,破除舊的理論困局,將執政理念從“管理”推向“治理”。這就表示改革實現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如何平衡各領域的力度和進度頗費考量。
  十八大後,習近平親自掌舵深改領導小組和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此後又陸續擔任網安、軍改、財經等多個小組組長。很多觀點認為,習近平青少年時代體驗過文革歲月和上山下鄉的苦楚,深知社會無序和個人崇拜的危害,對他而言,法律不是紙上的教條,而是行動的真理。從即將召開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依法治國”作為會議主題這一決定可以看出,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習近平,正試圖結合自身的特點,緊緊抓住“法”這個元素,在法的平臺上改變中國的上述舊積弊與打造中國的全面現代化。
  早在上任之初,習近平就表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決不是一句空話”。習近平這句“君子一諾重千鈞”的講話,並未引起外界重視。當時的西方媒體曾冷嘲熱諷“習近平說得很好,我們也希望這些話能夠實現;但是目前來看,我們不抱很大的希望”。一年之後,“必須改變中國的人”、“掌控一切的主席”,“將成為中國第一位真正的全球領袖”……國際各大媒體不約而同由衷的肯定取代了冷眼圍觀的輕慢。
  文章稱,習近平上任後,以大改革實現中國現代化的治理,以強有力的反腐治理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他的一舉一動傳遞出信心、勇氣和力量。近期一篇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文章稱:“習近平已經贏得億萬人民群眾的信賴。”這種愛戴,絕非過去那種帶有封建色彩的個人崇拜。當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贊美習近平為“曼德拉式的人物”,這樣的稱贊是恰如其分還是言過其實,有待今後8年的驗證。但目前外界已經不得不承認,習近平上任之初的施政宣言,“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並非政客登臺表演的走過場,而是一個政治家對自己政治理想的鏗然闡述。
  (原標題:日媒:習近平訪蒙古國背後的兩個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v88wvzmg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